辞职考研——华中科技大学2022翻译硕士上岸

此文较长,包括个人情况、择校、复试备考、初试备考、其他以及总结六个部分。

一、个人情况

Flora:武汉听世界2022考研班学员、复试口译一对一辅导

  • 英语专业,持有专八和CATTI二笔证书
  • 上班族辞职报考2022年华中科技大学英语翻译硕士(MTI)

二、择校

个人择校因素非常简单:在武汉生活好几年了,有一些羁绊,加上想读985院校,选择就缩小至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两所。我高中是文科生,本科学校也更偏人文社科,考虑读研时就莫名有点倾向于偏理工的综合性大学(主观片面地认为学风更加务实)

我个人择校可能有点草率,并没有花很多时间谨慎思考。所以在这里列举下一般择校可以参考的因素:

区位、城市

学校层次(985、211、双一流……)

真题难度、风格如何,是否适合自己,题型是否稳定

院校招生人数、报录比

院校是否保护第一志愿、是否压分

目标是冲高还是求稳

复试淘汰率、初复试成绩占比

……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华中科技大学英语翻译硕士专业情况:

分为口译和笔译,两个方向初试复试内容一样,复试分数线一样,复试后按专业方向对总成绩进行排序录取;

全日制学制两年,学费每年1.1万,只提供一年住宿(第二年没课,自行安排实习、论文);

34所自主划线院校之一;

每年每人国家补助6千,学校一等奖学金1万、二等8千、三等6千。

招生数量

历年分数线

(注意:单科成绩和总分均过线才有复试资格,每一门都不可轻视)

三、初试

(一)思想政治理论(72分)

1、题型

单项选择题 16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17小题、每小题2分;材料分析5道大题50分,共计100分

2、资料

资料

方法

备注 

方法:

重视复盘和理解;该背必背。 

其他部分战略舍弃(原因:时间稀缺&文科基础)

肖《1000题》

只做了马原部分选择题

空卡

B站视频选择性地看了一些

肖八套卷

选择题二刷,主观题没看

肖四套卷

选择题二刷,主观题拼命背(一边背一边忘,还容易把题目和答案混淆,最后也不知道记住了多少) 

3、时间安排

10月

肖秀荣《1000题》马原部分:基本刷了一遍,错题标记并理解,两天内复习错题。

11月

空卡的近代史串讲(地图+知识点+知识点整合迁移,帮助加深印象)

空卡整理的一些史纲、毛概口诀和帽子题(提效神器)

肖八选择题(11月下旬蜜题app开始陆续上线各大名师的冲刺卷)

12月

二刷肖八选择题(买的书到了,直接在书上做)

肖四选择题刷两遍,背主观题

自己总结了做选择题容易踩的陷阱,写下来经常看,考前也要再拿出来提醒自己 

(二)翻译硕士英语(82分)

1、题型
  • 单项选择题30题、每小题1分
  • 阅读四篇共40分:客观题15题、每小题2分,主观题3题,共10分
  • 作文一篇30分
2、备考资料
  • 如鱼得水专八词汇语境记忆
  • 专四词汇语法1000题
  • 翻硕黄皮书《翻译硕士英语》真题集单选和阅读部分(做了不到十套)
方法

重视复盘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必须记住;阅读理解可以用专八阅读练,选择题和简答题都有;作文一定要准备,至少形成自己的一套惯用模版,看外刊时按照话题积累素材;考前模拟至少两遍,感受临场构思和写作时间。

碎碎念:

专八词汇对我来说生词率比较高,背起来有点费力,所以很容易半途而废。11月到12月的时候开始坚持背了两周,每天背1小时以上,80-150个不等,后期觉得时间紧张,性价比不高,就没有再背。虽然这本词书只背了1/4左右,但掌握得质量相对高一些,可能弥补了数量的不足。因为我有强迫症,背单词总想把语境例句记下来,这样的好处是无论翻译还是写作都可以练习到,提高应用能力。华科选择题考词汇和语法,词义辨析居多。如果时间允许,最好踏踏实实背单词,并且要全面熟悉单词的发音、多个词性、多个词义、用法和语境。

10月份做了几套阅读题,时间基本控制在35-50分钟一套,每套错误率稳定在2-3个,我认为提高空间有限。考虑到时间紧张,所以也没再继续练了(初试考场上才知道阅读理解有主观题,备考时做的都是客观题)。我做阅读理解题的习惯是先快速浏览设问,圈出设问句中的关键词,脑海里留下问题的印象,然后带着问题读文章,读到一个答案就先做一道题,然后继续读,过程中见到的潜在线索我都划出来。一时没找到答案的就先放着,文章读完第一遍就已经完成部分题目了,而且对文章大意和中心也有了把握,此时再针对暂时空着的设问选择主旨大意题的答案或浏览全文找答案。一套操作下来非常流畅。注意阅读理解常见的陷阱:偷换内容、缩小范围、关系倒置、故意反说、答非所问等。

作文一直是我的软肋,从小到大怕写作文,不管英文还是中文,也没有专门练过。所以备考初试的时候11月中旬开始探索作文。听世界翻硕班的资料从引入主题、表明原因、观点转折、对应措施四个部分整理出多个句型,又结合热门话题收集外刊、新闻,整合其中适合基英作文的观点,形成结构完整的十多篇作文。我花一周时间朗读背诵了几篇作文,初试刚好考到了我准备过的一篇。

(三)英语翻译基础(126分)

1、题型
  • 30个英汉词条、每个词条1分
  • 英汉翻译一篇60分
  • 汉英翻译两篇60分
2、备考资料
  • 黄皮书《英汉互译词条》、52MTI《英汉词条最后的礼物》
  • 网上信息自己整理的真题集(包括近10年词条和篇章翻译、参考答案、参考译文)、缩略语anki资料包、后期随机补充的篇章翻译练习材料
  • 《中国文化读本》(看了几页)
  • 喜马拉雅多个翻硕英汉互译词条音频
3、方法

词条:

每天复习前一天背诵的词条(忘得快,必须用重复来对抗记忆曲线)。

做饭/洗碗/洗澡/扫地/睡前/走路/等位等碎片时间用喜马拉雅听词条,最好听之前已经背过一遍的,用于加深印象,效果更好(因为陌生词条容易听不出所以然,更难记住)。

自己读真题词条并录音上传喜马拉雅,在碎片时间循环播放,加深印象(真题价值高,经常考往年考过的)。

缩略语部分主要靠anki滚动记忆学姐整理的三百个左右缩略语,背了好多遍,起初感到费劲,速度慢,背两遍之后越来越熟练,背一遍只需要半个小时。

篇章:

选择材料主要是以翻硕班的作业为主,都是很有针对性的篇章,对备考这个科目很有好处。

练习的时候要计时,根据字数设定时间。毕竟需要应试,目标是规定时间内写出质量合格的译文,不能沉迷字斟句酌,不能太追求完美主义。更多的提高和进步发生在复盘环节,坚持就会看到效果。

做过的篇章练习,最好当天对照译文修改,两天内复盘。复盘内容包括更佳的表达、语态时态的选择、介词的灵活运用、内容的整合、句子之间的逻辑结构如何体现在译文里等。我个人主要是将原文和译文分别粘贴进ipad的GoodNotes(左右对照或上下对照),高亮以上我需要留意改进的地方,配合一些笔记、提醒和补充。整理完后开始以“视译”代复习,节省动笔的时间,平均每篇我会如此口头复习至少两遍。

考前模拟:

考前模拟至少两次,自己从真题集挑30个英汉词条(包括缩略语),英汉和汉英分别找一篇篇幅合适的篇章,形成一套完整的模拟卷,用和考试一样的答题纸、笔按规定时间完成。

老师们一直跟我们强调的模拟≠押题,其实我也很认可这个思路。因为题目是否会考到不重要,是不是做过的题也不重要,主要目的是感受临场思考和书写时间,以及最后向自己强调一次平常容易犯的错误,比如,“有的英汉互译词条必须贴合原文,想好之后对照原文划分意群检查,不要漏词”、“尽量只用自己熟悉的正确的用法和表达,降低扣分风险”、“不会的地方模糊翻译”、“不要漏了比较级最高级”、“不要写完才发现后面有引语,增补删改影响卷面整洁”……

(四)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116分)

1、题型
  • 名词解释20个、每个2.5分
  • 应用文一篇40分
  • 议论文一篇60分
2、备考资料
  • 黄皮书《百科知识词条词典》、52MTI《百科词条最后的礼物》、听世界外语翻硕班资料
3、方法

资料

方法

注意

黄皮书《百科知识词条词典》

10-11月朗读或者听喜马拉雅的对应音频把这本书过一遍,听或读的时候用荧光笔画出关键词,集中注意力,尽量记住一些东西。

其中有几十页尝试过默写,但时间紧张就作罢了。

也尝试过每天背5页左右,但背得慢忘得快,背了几天就放弃了,为了在考前能过完一遍词条,这本书大部分都是一边听音频一边拿荧光笔划线看完的。 

百科词条答题强调点多面广,不建议整道题抓住一点集中阐述。 

不用完全背下来,可以只记关键点,用自己的语言补充成完整的话。 

百科备考不可轻视,凭经验扯几十个字和熟练写出相关的信息这二者的差别会体现在分数上。

听世界内部资料

这本资料按分类整理了真题词条,并为每个词条发散了1-2个相关词条(非常符合华科名词解释题目的考察方式、风格)。

10-11月把这本真题集背了两遍,比黄皮书任务量少很多,最后还是忘了一大半。

自己读真题词条并录音上传喜马拉雅,在做饭/洗碗/洗澡/扫地/睡前/走路/等位等碎片时间循环播放,加深印象。

初试的百科词条除了最新的热词以外这本资料里面都包含到了,后悔没有更加重视这一本(毕竟不厚,可以背两遍)。

52MTI《百科词条最后的礼物》

这一本也是只来得及看一遍,边看边高亮关键词句。用于应对词条中时事热词部分。

各种来源的议论文电子资料、公众号

大作文是典型的议论文,根据材料确定立意,要求800-1000字。

11-12月开始搜集结构完整、点题明确的议论文,作为参考。另外从两个角度训练:一是看到主题构思布局(写出三个分论点)以及三个素材;二是从素材出发,把一个故事/事件/人物素材化(不是在脑海里留下一个故事印象,而是动笔写出来一段能直接放在议论文中的段落),并且思考一个素材能够应用在哪些主题上,给每个素材贴上几个“主题标签”。(讨巧的办法,相当于用尽量小的“素材池”覆盖尽可能多的主题,一物多用,适合备考时间紧张、对大作文质量要求不太高的写作困难患者)。

比如,我看范文的时候发现李白的素材经常出现,于是查了李白生平,从他的经历中总结出了“亲近自然/积极入世/豪迈/舍弃/选择/狂而不傲”等可以自圆其说的关键词,从而在构思分论点时马上联想到李白。

我从小最怕写作文,但分值大也不敢轻视,必须有所准备,目标是在考场上能流畅地写出一篇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完整的应试议论文,不让作文拖后腿。擅长写作的朋友不必参考我的“菜鸡应试经验”。 

考前模拟至少三次议论文写作,克服“考场紧张写不出来”的恐惧心理。 

四、复试

计算总成绩时,初试成绩(按“初试成绩/初试满分×100”的方式折算为百分制)占60%,复试成绩占40%。复试结束后按专业对总成绩进行排序。如总成绩相同,则优先按复试成绩排序。如复试成绩也相同,优先按口译测试成绩排序。

(一)题型

近几年由于疫情,复试都采用线上方式。近两年的复试题型分值占比都是40%笔译、40%口译、20%综合面试(演讲及问答)。

笔译:对于已经通过初试的考生来说,复试笔译部分比较简单,保持笔译状态即可,相对口译和演讲,所需精力很少;

口译:难度大,占比高,需要准备时间较长。采用在线口译方式进行,考生完成英译汉和汉译英各1段,每段时长约1分30秒,每段音频开始和播放结束时均有一声提示音“嘟”,考生听到每段音频结束的提示音后,应立即在设定时间内(英译汉2分钟,汉译英2分30秒)将该段材料口译成目的语。

这一科目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的口译符号,学会一边听一边有效地做笔记并流畅地输出译文,除了练习没有捷径可走。听力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尽早开始通过精听泛听BBC/VOA/TED、dictation(听写)等提高听力水平,否则英译中压力很大。中译英要学会“脱壳”,除了不断积累英文表达以外,要锻炼“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表达传递同样的意义”的能力,因为一般很难做到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到最恰当最满意的表达,必须保证语流平稳,不能长时间卡壳。我关注的口译相关公众号有:CI会议口译、狮之心、TheOneInterpreting口译圈、Vera的翻译进阶Record。

演讲及问答:较难,占比较小,但该环节最考验心态。采用在线面试方式进行,主要考核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时间为6-8分钟。考官为考生随机抽取一个信封并为考生朗读话题,考生准备1-2分钟后,完成一篇2-3分钟的英语演讲。随后,考官针对考生的演讲内容进行提问。回答时间共计3-5分钟,提问和回答语言为英语。

这一科目要注意逻辑结构清晰、计时列提纲、计时演讲。结构方面,最容易上手的仍然是总分总结构,主题要突出。内容方面要尽量新颖生动,营造画面感。备考期间读英语新闻时,就随手把可能用到的素材句段按话题积累下来,定期朗读背诵,夯实语言素材储备。另外,模拟面试非常重要,有助于克服“面试恐惧”,对准备时长和演讲时长有更好的把控。考前一两周最好每天都和研友视频连线模拟演讲,互相提建议,或者自己用手机录像回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看了复试占比以及题型之后,脑袋清醒的同学可能会意识到复试备考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清醒也没关系,听我一句劝,一定要尽早开始准备复试!

(二)备考过程

关于复试,我没有买任何参考书,备考主要依靠上听世界的复试口译课、约研友互练和利用网络资源(网站、公众号)。毕业三年,我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认清自己,学会借力,减少信息差。我自觉性、计划性不强,不擅长搜集信息,不善表达,这些特点让我面对复试备考心理负担比较重。但我也知道,一旦找准了方向方法,设定好明确的计划和进度安排,我执行力更强,学得踏实认真。因此,元旦之后我就开始联系武汉听世界的老师,确定了年前上口译课的安排。我没有做调研,选择听世界的原因是有几个朋友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在这里上课,我从他们口中听过并且反馈很好。

1月中旬,我开始同时上听世界的线下(姜涛老师)和线上(Catherine老师)口译课。班上七八个同学,大家学习积极主动,氛围很好。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实战,都能得到中肯而具体的评价。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让基础薄弱的我们更有信心更有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细致耐心诊断每个同学做口译时存在的问题,给出针对性的建议。所有这些对初学者来说是巨大的财富,不仅让我有效地备考,更让我对口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姜老师专业极强,口译实践经验丰富,但平易近人,上课风趣幽默,他带我们从最基本的口译段子练起,手把手地教会我们运用口译符号、有效做笔记,零基础学起来也毫无压力。Catherine老师负责线上课教学,声音温柔好听。课上每段材料都是精心准备的,时效性强、干货多多、有挑战性。Catherine老师分享了很多口译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比如积累近同义词表达、练习主旨复述等。

同时我也遇到了特别投缘的研友,结课后我们每天视频连线,练习口译和演讲,讨论备考方法,一起丧气也互相打气,最终一起上岸。

(三)准备相关材料

往年复试公告发出4、5天后就会复试,而且这几天内学校、学院官网会陆续发出多条内容不同的公告,需要花费不少精力和耐心逐一阅读、理解、整合、划重点、准备线上复试的场所、设备……期间还要提交各种个人材料甚至可能需要找其他单位/机构签字盖章(今年学校非常贴心地允许拟录取之后再补交由于疫情来不及盖章的材料。但自己最好提前了解有所准备,否则很被动)。如果等复试公告发出之后再准备复试内容只有死路一条,时间紧事情杂任务重,心态会崩掉。

建议寒假或者出分后就根据往年的公告准备复试需要提交的所有材料,比如打印盖章本科成绩单、制作个人简历、扫描奖状证书、去要求的单位签字盖章政审表……

五、其他

是否报班

视自己情况而定,比如是否足够自律自觉等。报班的优势在于,首先,机构老师有多年积累的备考经验、信息渠道,可以减少信息差,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辅导。翻硕的专业课主观题占比很大,我自己练习的时候很难估计自己答得怎么样,也不会对篇章翻译、作文估分,这种情况下专业的批改指导可以减少心里的不确定性。其次,对于战线较长、自觉性差、难以制定实施计划的同学来说,报班有明显的督促作用,可以保证复习进度的底线。当然只有底线也不能保证上岸,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再次,一起上课有着共同目标的同学也会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来源。

往届生与应届生

这几年由于疫情等大环境的影响,考研人数和竞争压力激增,越来越多的往届生加入考研大军。应届生和往届生各有优势劣势,应届生在学校有着相对更好的学习环境和状态,但年龄和心态都更稚嫩;往届生经验更丰富,目标更明确,但可能面临着更多工作、金钱、家庭方面的压力,更难找回稳定的学习状态……

结合自身的经验,我的建议是,无论应届生还是往届生,一旦确定了合理的目标,就不要再拿自己的“相对劣势”去比较对手的“相对优势”,这样只会更加焦虑,从而浪费时间和精力。多想无益,不如脚踏实地。

备考时间

我仍然认为,只要有条件,一定要尽早开始备考,否则临近考试,不确定性强,风险大,压力大,如果心态不好很影响备考进度,甚至可能弃考。

如果由于各种现实因素,无奈只有三个月备考初试,就好好利用剩下的时间,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试的情况(如题型分值、提分空间)对复习内容有所舍弃,以拿分为目的“功利”地调整计划。战线短的优点是没那么疲惫,更容易一鼓作气冲到初试。既然下决心赌这一场,就降低期待,不再考虑得失,付出行动然后等结果就好。

尽人事,知天命

考研有时也需要运气,比如2021年有多位同学考了400+的高分但碰巧专业课比115的单科线少一分,或是政治比70的单科线少一分;2022年复试被刷的笔译方向的任一考生,如果当初报的是口译方向就上岸了(尽管华科口笔译方向初试复试考察内容完全一样),可惜没有如果。有很多因素是无法预测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力而为,尽力让四门科目都不拖后拖,尽力考高分降低被淘汰的几率…… 

上岸当然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惟愿自己不负时光,不负责任和幸运。希望此文能够为后面考研的同学提供些许帮助,也希望所有心怀梦想的同学们都能得到想要的结果。